协会会员

假书画的纸绢鉴别

发表时间:2013/01/05 00:00:00  浏览次数:5019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假书画的纸绢鉴别
 
 
从书画所用的纸绢方面进行鉴别,这是鉴别旧书画的一种方法,因为各个时代的纸绢质料都有不同,如果能大体掌握纸绢的发展演变线索,无疑对鉴别书画的真假是有较大帮助的。 
  绢的辨别。绢的产生很早,但其质容易变化,保存也不像优质纸久远,上百年后,绢丝的柔韧性就会消失,从而变得干滞易脆。现在常见的宋代绢本书画,绢的织法上,横、竖都是用单丝,而横线比竖线稍宽,在颜色上同深色的藏经纸相仿。到元代时,绢的经纬似用单丝,但丝线较细,纹理较稀。到了明代则竖的为单丝,而横的则变为双丝。丝线粗细较均匀,纹理较为密实。到了清代,则横、竖都变为双丝。明以前的绢本书画,绢的表面一定没有了光亮,丝上的绒毛也多退掉。 
  纸的识别。纸的情况较为复杂,宋朝用的一般多为棉纸、麻纸和皮纸的半熟纸。麻料纸在宋以前的书画中是很多的。隋、唐、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,现存世的唐摹《兰亭》、杜牧书《张好好诗》、五代杨凝式书《神仙起居法贴》以及敦煌藏经洞中的大批唐代经卷都是用麻纸。在宋代,书画中还大量使用以树皮为原料的纸,这些纸比麻纸的纤维要细,虽然无什么光泽,但比麻纸要亮些。北宋一开始,在书法墨迹中就大量出现树皮纸。到了北宋中期,造书画纸的原料已经很齐备了,因而单就纸的质料上就不易区分其时代的准确时期了。再以纸的尺寸形制上看,造纸术发明之初,由于技术所限,所以汉、晋时还不能制出大幅的纸,书法用纸大多高25厘米左右,唐、五代的纸,渐渐加高到近30厘米。到宋代已有40厘米至45厘米高的纸,而且也显著地加长,出现了宋徽宗手书《千字文》那样的近10米的长卷。再从加工上看,初时所造的纸,易走墨难用,必是极“生”。晋、隋、唐、宋、元的书画用纸,大都加以锤、浆,使之半熟。明清以来,更用云母、矾水刷于纸上,使之成为极熟。 
  纸、绢的作旧和原旧,从外观染色上看,终究不同。 
  作伪造旧不外用颜料或脏水涤色,或用油烟熏制。但染时常带有水渍痕。即使染得均匀也没有自然老化的“包浆”光亮,油烟熏制更见异样。另外,有些真迹书画在重新装裱时,这些纸、绢被冲洗得太过,旧包浆完全去掉,表面上光色如新,容易被误认为新近伪作赝品,这些都应在辨别时留心注意。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地 址:   香港九龙旺角弥敦道610号荷李活商业中心1318-19室 网站技术:邮箱109234840@qq.com
技术支持:京ICP备10048112号 |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|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 B2-20060128设计豫ICP备16028300号-2